寄韩谏议注

唐代 杜甫

原文 译文 拼音版

jīnyuèyángshēnfènfēibìngzàichuáng

měirénjuānjuānqiūshuǐzhuódòngtíngwànghuāng

鸿hóngfēimíngmíngyuèbáiqīngfēngchìtiānshuāng

jīngqúnběidòuhuòlínfènghuáng

róngjīngyānluòyǐngdòngdàojǐngyáoxiāoxiāng

xīnggōngzhījūnzuìqióngjiāngrénshǎozàipáng

shìwénzuózhěchìsōngzikǒngshìhàndàihánzhāngliáng

suíliúshìdìngzhǎngānwéiwèigǎishéncǎnshāng

guójiāchéngbàigǎnnánxīngcānfēngxiāng

zhōunánliúzhìsuǒnánlǎorényīng寿shòuchāng

měirénwèiqiūshuǐyānzhìzhīgòngtáng

小提示:杜甫寄韩谏议注拼音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如发现错误,请点击下面“完善图标”反馈给我们,谢谢!

作品简介

 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)秋,杜甫出蜀居留夔州之时。从作品看,诗中的韩注大概是杜首的一位好友,曾出任谏言,于国有功,且富有才干。但他在朝廷却受到小人排斤,于是辞宫归隐于岳阳,修神仙之道,杜甫为朋友感到惋惜,于是写这首劝他去辅国佐君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伟 韩成武.唐诗三百首赏析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5:110-113

2、赵昌平.唐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6:69-71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)秋,杜甫出蜀居留夔州之时。从作品看,诗中的韩注大概是杜首的一位好友,曾出任谏言,于国有功,且富有才干。但他在朝廷却受到小人排斤,于是辞宫归隐于岳阳,修神仙之道,杜甫为朋友感到惋惜,于是写这首劝他去辅国佐君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伟 韩成武.唐诗三百首赏析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5:110-113

2、赵昌平.唐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6:69-71

杜甫

杜甫

唐代诗人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诗词

分类推荐

更多

热门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