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
〔宋代〕
野水参差落涨痕,疏林欹倒出霜根。
译文: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,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,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。
注释:落涨痕: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。欹倒:倾倒。
扁舟一棹归何处?家在江南黄叶村。
译文: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,它将要飘去哪里呢?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。
注释:扁舟:一本作“浩歌”。棹: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。
人间斤斧日创夷,谁见龙蛇百尺姿。
译文: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,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。
注释:创:砍掉。夷:削平。指对于林木的伤害。
不是溪山成独往,何人解作挂猿枝。
译文: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,少人来往,树一旦被砍,就没有人知道,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。
注释:成:一本作“会”。
小提示:苏轼《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》的翻译内容,由诗友提供,点击下面“完善图标”可撰写译文。
- 复制
- 喜欢
- 完善
作品简介
这两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年)前后,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,与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。李世南善画,作“秋景平远”图,诗人为其画题了二首七绝。一说题了三首,今存者二首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225-226
2、胡国瑞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33-434
创作背景
这两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(1088年)前后,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,与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。李世南善画,作“秋景平远”图,诗人为其画题了二首七绝。一说题了三首,今存者二首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225-226
2、胡国瑞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33-434
推荐诗词
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
积因得果通三世,临老长闲自一时。久尔观心终未悟,偶然见道了无疑。南迁北返吾何病,片瓦尺椽天与期。自断此生今已矣,世间何物更如斯。
题皇雩山图
仙鹅飞去是何年,灵迹犹存古岭边。藤老龙蟠疑护法,山幽禽语是逃禅。水攀古木身忘倦,口吸香泉骨欲仙。邻叟不知唐世远,犹言谢母旧因缘。
送汤倅二首
别乘词锋不费磨,江山得助想经过。离情柳色长亭暮,愁绪梅腮细雨多。渭北论文须细与,洛南问业念如何。有时尺素频相寄,莫负东来锦鲤波。
论诗呈双鱼 其四
国风虽离乱,时闻平淡音。降及离骚作,哀思不可任。驰骋不可御,纵横更莫伦。遂为词赋祖,精华世所歆。嗟哉铁石肠,徒寄此璆琳。
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五 九曲山
竹林路阴阴,寻幽不觉深。不比羊肠坂,空伤行客心。
百舌
问渠得似山间日,犹自筠笼叫不停。我亦多言私自省,再三守口要如瓶。
云山图二首 其二
天将雨,山出云,平原草树杳莫分。须臾云吐近山出,远岫婪酣吞欲入。映空明灭疑有无,先后高低殊戢戢。想当画史欲画时,磅礴含章几回立。忽然纸上玄云翻,雨脚旋来风势急。至今蔚荟吹不散,白昼高堂空翠湿。雷声虺虺天冥冥,山前不见行人行。鹧鸪啼断山雨歇,石桥小濑湔湔鸣。丛林屋角参差倚,落红满庭人未起。凭谁说与顾虎头,写置幼舆岩石里。
寄吴信叟
闻说吴郎入汉中,扫除亭榭祝东风。三年不与故人醉,留取数枝桃杏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