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峨眉山
〔唐代〕
蜀国多仙山,峨眉邈难匹。
译文:蜀国有很多仙山,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。
注释:邈:渺茫绵远。
周流试登览,绝怪安可悉?
译文: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,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。
注释:周流:周游。绝怪:绝特怪异。
青冥倚天开,彩错疑画出。
译文: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,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。
注释:青冥:青而暗昧的样子。
泠然紫霞赏,果得锦囊术。
译文: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,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。
注释:泠然:轻举貌。锦囊术:成仙之术。
云间吟琼箫,石上弄宝瑟。
译文:我在云间吹奏玉箫,在山石上弹起宝瑟。
注释:琼箫:即玉箫,箫的美你。
平生有微尚,欢笑自此毕。
译文: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,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。
注释:微尚:指学道求仙之愿。
烟容如在颜,尘累忽相失。
译文: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,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。
注释:烟容: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,因而称仙人为烟容。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。尘累:尘世之烦扰。
倘逢骑羊子,携手凌白日。
译文: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,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。
注释:骑羊子:即葛由。
小提示:李白《登峨眉山》的翻译内容,由诗友提供,点击下面“完善图标”可撰写译文。
- 复制
- 喜欢
- 完善
作品简介
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、九年(720、721年)间。李白二十五岁之前在蜀地,读书游学,先后两次登上峨眉山。据裴斐《李白年谱简编》,开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,随即又登峨眉,作《登峨眉山》。据清人黄锡珪《李白年谱》称:“开元九载,白游峨眉,有《登峨眉山》诗。”
参考资料:
1、詹福瑞 等 .李白诗全译 .石家庄 :河北人民出版社 ,1997 :764-765 .
2、裴 斐 .李白诗歌赏析集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88 :6-10 .
创作背景
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、九年(720、721年)间。李白二十五岁之前在蜀地,读书游学,先后两次登上峨眉山。据裴斐《李白年谱简编》,开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,随即又登峨眉,作《登峨眉山》。据清人黄锡珪《李白年谱》称:“开元九载,白游峨眉,有《登峨眉山》诗。”
参考资料:
1、詹福瑞 等 .李白诗全译 .石家庄 :河北人民出版社 ,1997 :764-765 .
2、裴 斐 .李白诗歌赏析集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88 :6-10 .
推荐诗词
小雨效韦体
午景蔽浮云,芳林散清雨。虚窗度遥吹,稍觉青叶举。残蔬知夏余,陨叶兆秋序。幽独无往来,烹茶谁晤谁。
自吴城至马当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庐
苍屏九叠尽飞荣,风雨千岩欲怒鸣。泉石初开天籁发,水山相杂大文生。每乘清气阴阳御,渐出光华人世迎。不是银河天际落,峰头那得挂长庚。
城东行事去李简夫甚迩可以卜见而俱有往返之禁因戏为歌驰寄
故人咫尺水东头,我欲见之心悠悠。有足欲往不自由,形骸静对莺花留。我思肥陵昔之游,云雾密锁城上楼。把酒待月生海陬,月到行午醉未休。濡须南池水中洲,脱帽散发寻渔舟。夕阳扶栏持钓钩,白蘋风起寒飕飗。别来纷纷几春秋,彼此待尽栖林丘。滴泪落水东争流,肺肝虽大不容忧。残息乃复如悬疣,得官相望真如囚。李夫子,借使复得把酒与子饮,其乐还如昔时不。我今鬓发已丝志已偷,力不能前钝如牛。泡浪亦悟吾生浮,尚壮欲以华簪投。日月逐逐同传邮,何用自与身为矛。我歌草草子须酬,欲读子歌销我愁。
中秋下浣次计幕诸公佳什之韵
驹隙匆匆不暂留,谁能宴坐学裴休。君携嘉客江亭醉,我泛扁舟楚泽秋。水浸斜阳红影湿,烟横叠巘翠光浮。何时再卜秋屏约,共踏西风烂熳游。
秋兰篇
秋兰映玉池,池水清且芳。芙蓉随风发,中有双鸳鸯。双鱼自踊跃,两鸟时回翔。君其历九秋,与妾同衣裳。
山中五无奈何 其一
无奈落叶何,纷纷满衰草。疾来无气力,拥户不能扫。欲访云外人,都迷上山道。
偶作
少年场屋苦奔波,每对书檠读不多。三十年来书好读,可邻老眼费摩挲。
黄柑
果山仙果秀天香,处处圆金树树黄。书后欲题三百颗,满林犹待洞庭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