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见外弟又言别

唐代 李益

原文 译文 拼音版

十年离乱后,长大一相逢。

译文: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,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。

注释:十年离乱: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。离乱:一作“乱离”。一:副词。可作“竟然”或“忽而”解。

问姓惊初见,称名忆旧容。

译文: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,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。

注释:“问姓”两句:“问姓”与“称名”互文见义。

别来沧海事,语罢暮天钟。

译文: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,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。

注释:别来:指分别十年以来。来,后也。沧海事: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,有如沧海变桑田,桑田变沧海那样。语罢:谈话停止。暮天钟:黄昏寺院的鸣钟。

明日巴陵道,秋山又几重。

译文: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,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?

注释:巴陵:即岳州(治今湖南省岳阳市),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。

小提示:李益《喜见外弟又言别》的翻译内容,由诗友提供,点击下面“完善图标”可撰写译文。

作品简介

 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。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(755年)爆发安史之乱,至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结束,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,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(785年)才大体告一段落,历时三十年。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317

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。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(755年)爆发安史之乱,至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结束,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,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(785年)才大体告一段落,历时三十年。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317

李益

李益

唐代诗人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诗词

分类推荐

更多

热门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