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言五首·其三

唐代 白居易

原文 译文 拼音版

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

译文: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,这个办法不需龟甲,蓍草茎来占卜吉凶。

注释:君:您,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。法:办法,方法。决:决定,解决,判定。狐疑:狐性多疑,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。钻龟、祝蓍(shī):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,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,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。这里是指求签问卜。蓍,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可入药,茎、叶可制香料。

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

译文: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。

注释:试:试验,检验。辨:辨别,鉴别。材:木材,这里指枕木和樟木。期:期限。

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
译文: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,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。

注释:篡:篡位,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。

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

译文: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,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?

注释:向使:假如,如果,假使。便:就。复:又。周公:姬旦,周武王弟,成王的叔父。

小提示:白居易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的翻译内容,由诗友提供,点击下面“完善图标”可撰写译文。

作品简介

  公元810年(元和五年),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元稹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来表示他的心情。过了五年,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。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。白居易在贬官途中,写下五首《放言》诗来奉和。此诗为第三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非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年

创作背景

  公元810年(元和五年),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元稹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来表示他的心情。过了五年,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。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。白居易在贬官途中,写下五首《放言》诗来奉和。此诗为第三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非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年

白居易

白居易

唐代诗人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诗词

分类推荐

更多

热门诗词